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4日在甘孜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县长 龙明阿真 各位代表:现在,我代表十三届县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 “十二五”工作回顾 “十二五”期,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、极具挑战的五年,也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、投资力度最大、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、改革进入深水区、各类社会矛盾叠加交织等诸多挑战和考验,在州委、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,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,坚持凝心聚力抓发展、强基固本保民生、主动创稳促和谐,圆满完成了“十二五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2015年,是“十二五”收官之年,也是全面启动脱贫攻坚之年,我们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,紧紧抓住“民生大改善、项目大推进、法治大创建”重点,加力推进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建设。预计,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.47亿元,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220万元,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.17亿元,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.75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57元,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15.6元,圆满完成了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。五年来,发展步伐明显加快,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们积极调整工作思路,主动应对挑战,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,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提高经济质量。(一)经济发展提质增效---县域经济进一步壮大。预计,地区生产总值较“十一五”末增长60.2%,年均增长9.9%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较“十一五”末增长267.1%,年均增长29.7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 “十一五”末增长226.3%,年均增长26.7%。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3个,协议资金53亿,到位资金14.42亿元;成功签约四川甘孜嘎玛博秀民族民间手工艺创意产业园区项目。接受对援资金1.05亿元,有力支撑了一批民生改善项目。---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“十一五”末增长68.5%,年均增长11.4%;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“十一五”末增长170.7%,年均增长22.5%;贫困发生率由“十一五”末的43.4%下降到21.03%。通过强力推进民生大改善,大力发展社会事业,群众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高。---商贸建设进一步提速。出台了《甘孜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》,从多方面保障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“十一五”末增长114.9%,年均增长16.57%。全县个体工商户2065户,各类企业149家、注册资金7.13亿元;完成民贸网点建设122个,成功引进成都西博西南食品城入驻甘孜,康北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。(二)农牧基础继续夯实。完成粮食播面16.8万亩,粮食产量预计达3.76万吨,分别较“十一五”末增长19.74%、55.9%;牲畜存栏预计达到20.39万头(只、匹),牲畜总增、出栏、商品“三率”分别达到25.06%、29.75 %、19.73%。一是投资1391万元,补贴农户购置农机具574台(套),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.62万千瓦。二是兑现耕地地力保护、良种等补贴2015.35万元;投资2730万元,完成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、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,完成农田“三网配套”1.3万亩建设。三是兑现草原生态补偿资金1.08亿元;投资2688万元,完成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、牲畜暖棚等建设项目,完成草原沙化治理2万亩,种植优良牧草2万亩。2012年成功举办全省民族地区农业工作现场会。(三)全域旅游持续推进。完成《甘孜县旅游发展规划(2013—2025)》修编、《旭日岭4A级景区旅游规划》、《老甘孜保护开发专项规划》、《甘孜格萨尔机场服务集聚区规划》编制,成功举办甘孜州纪念红军长征在甘孜80周年暨文化旅游宣传促销系列活动闭幕式。投资910万元,完成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改扩建项目;投资2337万元,完成317沿线4处旅游观景台等建设,完善景区景点步游道、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。投资3400万元,实施河坝新村旅游示范村和斯俄1村新村建设。接待游客99万人(次),旅游收入达8.75亿元,较“十一五”期分别增长178%、156%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,带动了住宿、餐饮、商贸等生产性、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。五年来,基础设施日益完善,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以提升完善市政功能为重点,强势推进一批着眼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,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增强。---城镇建设提档升级。健全城乡规划体系,实施市政服务外包,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。一是投资2.06亿元,完成新区道路、东大街、川藏路等8条城市骨干道路建设改造,实施新区团结路南段、民族路、解放街道路建设;投资1200万元,完成格达广场建设;投资2208万元,完成公安特勤消防站、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和粮食储备库项目建设。二是投资5276万元,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、红绿灯、公厕、隔离带等城市公益设施建设,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、“三线下地”工程。三是投资1.7亿元,完成安心工程515套、干部周转房292套、廉租房485套建设,启动300套干部周转房建设。2013年,成功举办甘孜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。完成来马、查龙撤乡建镇工作。---交通建设强力推进。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10.21公里,较“十一五”末增加780.62公里。投资3.5亿元,完成 7条通乡油路、81个村通村水泥路、10个乡镇客运站点、131个村级招呼站和甘孜县客运站迁建。抓好道路安保和桥梁维护。2015年,总投资22.6亿元的甘孜格萨尔机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,成功举办甘孜州农村公路建设推进现场会。---新村建设持续加力。整合资金3.16亿元,完成24个村整村推进建设,建成新村聚居点42个,解决住房困难2695户,硬化农村道路190公里,建成“1 6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3个,发展连片种植业4.64万亩,规模养殖户267户,全县7617户、39727人直接受益。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全面完成,17971名牧民群众实现了“从游牧到定居”的千年跨越。---水利建设成效突出。打火沟水利工程设计变更和调概工作有序推进。投资8980万元,完成打火沟水利工程二、五标段主体工程建设,实现灌面6.4万亩;投资8688万元,完成城区防洪堤、绒岔河防洪工程、雅砻江城区段防洪堤一期工程等建设;投资8360万元,完成城市供水系统改扩建;投资7650万元,解决6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,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。---生态建设不断加强。依托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,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。依法实施森林管护416.7万亩,兑现生态效益补助1.79亿元;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.8万亩,兑现补助4500万元。植树造林1.8万亩。投资528万元,建成俄色茶基地1.9万亩。投资210万元,完成棚户区改造180户。投资1.6亿元,完成扎恩沟等19处泥石流灾害治理、13处沙化治理及雅砻湿地保护一期等工程建设。投资1056.6万元,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39户。投资120万元,完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。---能源建设力度加大。协调投资13.9亿元,完成220千伏输变电站和“新甘石”县境内联网工程建设;投资2.08亿元,完成甘孜至达通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。投资1.68亿元,完成无电地区建设,实施电网升级改造。火古龙太阳能光伏电站、索达沟电站建成发电,实施呷拉循环工业园区建设,县境内太阳能、风能、地热、水能等资源开发前期工作有序推进。---通讯建设进程加快。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,“三网融合”成果显现。投资1000万元,完成城区天网升级改造、电子监察等建设;完成互联网 政法、公安信息化建设。投资1080万元,完成61个基站建设;投资442万元,完成移动生产调度综合楼建设;投资540万元,完成18个乡镇邮电所建设。全县移动用户达到4.7万人,宽带用户7603户。五年来,社会事业强力推进,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,坚持工作重心下移,集中人力、物力、财力为群众办成了一批好事。(一)教育事业跨上新台阶。深入实施教育“十年行动计划”,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,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提升规范管理和优质教学水平。投资近3亿元,完成民族中学改扩建、二完小迁建、两个片区寄宿制学校及18个乡标准化中心小学、5个乡中心幼儿园等工程建设。全面落实“两免一补”政策,累计兑现寄宿制生活费、学生书杂费、奖助学金等各类惠民资金8979.5万元。选送“9+3”学生117名、异地代培生139人,高考本科上线304人。2013年,成功举办甘孜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。(二)卫计事业有了新发展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大力实施卫生发展“十年行动”计划,全面落实“健康甘孜2020”卫生事业跨越发展实施意见。投资2.36亿元,完成县医院综合楼、中藏医院整体迁建、妇幼保健院等工程建设,完成7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及219个村卫生室建设。深入落实计生基本国策,兑现“计生奖补”资金188万元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.1‰。完成包虫病筛查1.52万人次,药物治疗714例。深入推进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6.31万份;义诊7.5万人次,减免费用150万元。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和省级卫生示范县。(三)文广事业取得新成绩。“甘孜踢踏”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开展了《岗坚夏卓》群众文化系列活动,完成歌舞数据库建设任务。投资6000万元,完成全民健身中心、22个乡(镇)综合文化站、55个农民健身广场、综合体育场改扩建及文化馆、图书馆建设,实施白利寺等2处文物保护工程,完成广播电视业务用房、州县广播电视农牧区无线覆盖工程,实现“村村通”、“村村响”。(四)社会保障实现新提升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.4万人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.35万人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%,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.16%。兑现城乡低保金、五保供养金、孤儿养育金9254.88万元。实现就业1870人,兑现就业资金497.62万元;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067.13万元,支付离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687万元。发放救灾救济金530.74万元,社会各类捐款达261万元。投资2618万元,完成康北儿童福利院建设;投资2000万元,完成4所敬老院建设并投入使用。投资400万元,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。2013年成功举办全州民政工作现场会,2015年荣获第十届省级“双拥”先进县称号。五年来,社会治理全面深化,和谐甘孜逐步呈现我们认真落实依法治县工作部署,以反分维稳工作为重点,创新工作载体,社会和谐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。(一)群众工作取得实效。以“七大”活动为载体,全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。全县干部职工结对认亲12870户,走访慰问群众37.42万人次,解决群众困难问题3800余件,发放物资433.2万元。大力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2870场次,送文化下乡176场次。投资6.81亿元,完成“幸福工程”三年行动目标任务。 (二)民宗工作扎实有效。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,全面贯彻落实《甘孜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条例(实施)细则》。政策法规宣传和“五二三”学教活动取得实效。大力开展问题寺庙集中整治,清退未成年人入寺254人,完成42座寺庙、8处宗教活动点、2处僧侣安置点宗教设施建设用地打桩定界;完成宗教教职人员信息采集3603人,颁证3165人,依法备案管理寺庙佛事活动500场。投资585.6万元,完成42座寺庙书屋建设,开展电视进寺庙活动。投资5000万元,为寺庙解决水、电、路等实际困难。投资368万元,完成27座寺庙危房改造。投资650万元,完成5个寺管会业务用房建设及办公设施配备。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,民族语言文字进一步规范。(三)社会治理不断创新。深入开展反分维稳工作,完成“六五”普法工作,强力推进依法治县活动,积极开展十项专项治理。严格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,大力推进和谐边界建设。建立健全网格化体系,录入社会基本信息15万条,办理网格事件1.5万件。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“大调解”工作,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00余件,群众利益诉求得到妥善解决。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社会治安管理,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,2015年破获刑事案件126件、查处治安案件356起、收缴枪支680支及被盗车辆111辆。深入开展土地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,依法规范用地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,认真落实“党政同责,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”要求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整治,有效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。认真做好驻训驻县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工作,为武警驻训基地划拨土地100亩,配套完善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。国防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,有序推进武委会工作。社区建设成效显著,成功举办甘孜县首届社区文化节。此外,县志、档案、气象、保密、红会、残联、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实效。五年来,政务环境更加优化,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坚持政府常务会学法,健全法律顾问制度,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,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,认真落实“两个责任”,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88件95人,送司法机关3人,组织处理35人;召开“为民务实清廉”专题民主生活会,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 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活动,修订完善《政府工作规则》等14个制度,全面推行工作交办制、跟踪督查制、情况通报制,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,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清理行政权力2940个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,完成食品药品、质监、工商和环保、林业等体制改革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,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更加规范、高效。审计政府类投资项目121个,核减工程造价1303.78万元;财务决算审计83个,结余资金355.95万元。2014年,成功举办全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。各位代表,五年的艰辛探索,五年的砥砺奋进,开创了甘孜跨越发展、长治久安的崭新局面,我们切身体会到,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,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做到“四个坚持”。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,牢牢把握发展主题,不断创新发展思路,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,紧紧抓住投资驱动引擎,培育特色产业,在推进全域旅游、发展现代农牧业、统筹城乡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,为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把提升群众生活幸福度作为最高追求,努力顺应人民群众改善生活新期待、享受保障的新要求,不断加大教育、卫生、交通、饮水等民生投入,着力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,政府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,凝聚了强大发展合力。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理,面对敏感节点多、矛盾隐患多的复杂情况,牢固树立大局意识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,认真落实维稳第一责任,依规依法抓管理,凝聚群众抓基础,把控舆情抓引导,积极化解社会矛盾,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。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,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己任,建立健全政府学法制度,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,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、简化审批程序,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,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,切实做到了依法用权。回顾总结五年的工作实践,我们深切的感受到,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,是州委、州政府亲切关怀、悉心指导,县委统揽全局、正确领导的结果;是县人大有效监督、大力支持,县政协参政议政、民主监督的结果;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、奋力拼搏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各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,向驻县驻训部队官兵,向所有关心支持甘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,表示衷心的感谢,并致以崇高的敬意。回顾总结五年工作,我们清醒的认识到,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。经济总量小,财政收支矛盾突出,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,民生改善投入不足,支撑和保障发展的能力不强;城乡居民收入偏低,贫困发生率高,脱贫攻坚任务繁重;各种社会矛盾较突出,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,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还十分艰巨;个别单位财经意识淡薄,财务管理混乱,内控机制缺失,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;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不足,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,“两个责任”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,一些部门仍存在“慵懒散浮拖”的现象。这些问题,我们要高度重视,采取有效措施,认真加以解决。 “十三五”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“十三五”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极为关键的五年,为此,全县上下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,按照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,切实抓好“十三五”相关工作落实。指导思想: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、省委治藏兴藏重大部署,切实坚持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牢固树立“五大发展理念”,紧紧围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,按照“双核、一轴、两区”的空间布局,加快推进“一枢纽、二中心、三基地”建设,大力培育“四大产业”,全面加强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“五位一体”建设,统筹抓好发展、民生、稳定“三件大事”,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,与全国、全省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。奋斗目标:到2020年,地区生产总值(GDP)预计达到130320万元,年均增长8.2%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3:12:45,清洁能源和旅游业比重明显提高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2013万元,年均增长14.7%,经济实力显著提高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达到191537万元,年均增长13.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91456万元,年均增长14%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6637元,年均增长14.6%。完成129个贫困村“摘帽”、3020户、13380人脱贫。要确保“十三五”目标顺利实现,应把握好以下重点:一、加强基础建设,支撑全面小康---统筹城乡建设。按照“做强县城、做优乡镇、做美村寨”要求,着力优化城镇体系结构,重点加强道路、绿化、环卫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,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。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,大力倡导文明风气,强力推进乡村公共服务体系、基础设施等建设,加快农牧区危旧房改造,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。---加快交通建设。依托交通区位优势,以公路、铁路、航空为重点,大力发展公共交通,提高乡村公路通行能力;加快甘孜至青海达日县的出省通道建设,打通甘孜至色达联通道路,完成甘扎路建设;配合抓好马尔康至德格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,力争启动川青铁路甘孜段前期工作;强力推进甘孜格萨尔机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,积极打造“川青藏”结合部交通枢纽。---加强水利建设。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,全面完成甘孜县打火沟水利灌溉及渠系配套工程建设,重点推进卓达河流域、拖坝水利灌溉及渠系配套工程建设。力争启动雅砻江灌区建设。改善城乡供水设施,加快实施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提质工程。继续推进防洪工程建设,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,做好水土保持、水源地保护、水质监测工作。---加力信息化建设。加强城乡信息设施和网络建设,实现乡镇4G网络、村3G网络、集中聚居点通信网络全覆盖。加快电信网、广播电视网、互联网“三网融合”步伐,大力实施“智慧甘孜”建设,推进智慧旅游建设,切实提升信息服务水平。---推进金融服务产业。鼓励在县银行、金融等企业合理布局设点,引导小贷、抵押、保险等金融企业发展,探索农村金融互助、担保等新模式,多渠道、全方位解决企业融资困难,拓宽居民理财渠道,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。二、打造特色产业,助推全面小康---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。整合红色文化资源、民俗文化资源、317沿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生态农业资源,全力构建“一城、一镇、一条线”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。以县城为中心,“老甘孜”建设为抓手,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,打造康北旅游集散中心;依托甘孜格萨尔机场建设为契机,加快来马镇新型城镇化建设,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精品小镇;依托国道317线、省道色罗路,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,打造“百里青稞景观长廊”。完成嘎玛博秀民族民间手工艺创意产业园区建设,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,积极开发旅游商品;着力抓好旅游营销,强化旅游市场监管,切实提高旅游服务水平。 ---聚力发展生态农牧业。创新发展模式,强化科技运用,大力发展现代种养殖业,打造高原生态农牧业生产基地。优化生态农牧业布局,全力打造生态农业发展区和生态畜牧业发展区。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,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,进一步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。大力加强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,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组织化水平。---着力推进生态能源业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,稳步开发太阳能、风能、地热等生态能源,加快水电资源开发。加大输电网络建设力度,全力促进特高压骨干电网建设,提高电力外送能力,完善县域内220KV、110KV骨干电网和35KV、10KV输电线路,满足城乡居民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。推进燃气工程建设,全面建成液化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。---不断拓展商贸物流业。依托交通区位优势,采取 “飞机 ”、“互联网 ”方式,大力拓展现代商贸物流体系,以甘孜镇为中心,商贸物流集中区建设为重点,加快康北商贸物流集中区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、物流中心、冷链储备中心的建设,打造“康北商贸物流中心”,助推县域经济发展。三、完善公共服务,保障全面小康---优先发展教育事业。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,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。合理布局中小学教学点,探索建立双语幼儿园模式,重点抓好第二民族中学、城关第四完全小学、第二幼儿园等建设,全力打造康北区域教育中心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深化对口支教,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。逐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、高中教育、特殊教育、成人教育、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,实现甘孜教育均衡发展新跨越。---加快发展卫计事业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,继续实施“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”,着力推进医疗卫生“五大体系”建设,全面落实“健康甘孜2020”实施意见。加快康北区域医疗中心、康北包虫病治疗康复中心、乡镇卫生院标准化、村卫生室等建设,努力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。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中藏医药事业。大力实施人才强卫工程,全面提升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。全面落实“二孩”政策。---强力推进文广事业。充分挖掘民族文化、生态文化资源,完善覆盖城乡、投入多元、运转协调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提升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农家书屋和广播影视场馆等设施的功能,巩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成果,推进电视数字化、网络化建设。加强“甘孜踢踏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,强化文物保护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,增强全民身体素质。---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坚持“全覆盖、保基本、多层次、可持续”方针,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,稳妥推进机关、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,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,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,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,健全更加公平、可持续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。按照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要求,以创新带动创业,以创业促进就业,多层次、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。四、强化生态建设,助力全面小康坚持生态红线,合理配置土地资源,确保可持续利用。开展小流域和山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重点加强雅砻江等河流的保护与整治力度。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,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,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。强化水源地保护,提升人居饮水质量。强化节约集约责任意识,推动资源管理从单纯的数量管理走向数量、质量、生态并重的综合管理。加强气象、地震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,进一步提高减灾救灾能力。五、深化改革开放,促进全面小康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,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,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,构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;提高政府行政效能,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;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,全面推进政务公开;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建立全面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,加大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力度,严控一般性支出,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,强化政府采购监督;全面落实国税、地税征管体制改革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推进农村产权改革,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,强化开放合作意识,深化区域交流,推动对口支援,不断拓展区域发展空间,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。六、推进依法治理,护航全面小康坚持依法治县方略,扎实推进“七五”普法,规范行政行为,强化司法监督,促进司法公正,维护司法权威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,始终保持高压态势,狠抓纪律审查,切实治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“四风问题”和腐败行为。坚持五条战线齐发力,切实加强民族团结,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,严厉打击涉寺涉僧违法犯罪活动,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。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,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,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、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和“大调解”体系。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集中整治,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。增强全民国防意识,重视国防建设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,深入落实“党政同责,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”要求,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,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全面推进小康进程的启始之年,也是全面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开好头、起好步、实现开门红对全面实现“十三五”各项目标至关重要。 2016年,地区生产总值(GDP)预计达到89914万元,较2015年增8.2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115461万元,较2015年增13.2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55549万元,较2015年增17%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6522万元,较2015年计划数增8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8898元,较2015年增8%;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7884元,较2015年增14%。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,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:一、以脱贫攻坚为主线,增添发展新动力认真贯彻中央、省、州部署,深入落实“六个精准”、“四个一批”、“十大专项”扶贫措施,统筹项目资金,抓好拖坝村新村示范建设,完成33个贫困村“摘帽”、2438人脱贫。依托成都对口帮扶,积极推进土地流转,发展高原特色经济作物,大力发展集体经济,进一步促农增收。计划投资1845万元,完成住房解困255户、异地扶贫搬迁114户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70户;投资9844万元,完成通村公路建设115.83公里。完成33个村卫生室建设,着力解决贫困村文化室、通宽带、供电设施老化问题等,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,完成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工程。加大就业培训,提高劳动技能,拓展公益性岗位开发。强化柔性流动服务,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,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。二、以四化联动为引擎,壮大发展牵引力(一)优先推进旅游全域化。大力推进甘孜格萨尔机场旅游经济圈建设,围绕建设“康北旅游集散中心”目标,以“一城、一镇、一条线”建设为抓手,全面启动雅砻湾4A级景区申报工作,积极打造317“百里青稞长廊”,实施庭卡至来马公路沿线绿化、美化工程;完成《老甘孜修建性详细规划》编制工作,启动“老甘孜”基础设施建设。协调投资1.7亿元,完成旭日岭温泉酒店、藏俗风情家园酒店建设。计划投资2991.47万元,完成317沿线5个幸福美丽新村及河坝村新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;投资2056万元,完成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景区旅游设施建设;投资800万元,完成“康北自驾游营地”建设。计划投资3200万元,实施卓德温泉酒店重建项目。(二)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。重塑“康北粮仓”,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,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。完成粮食播面17万亩,粮食产量预计达到4万吨,较2015年增6.37%。牲畜存栏达20万头(只、匹),牲畜“三率”预计达到25%、17%、16%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大力实施万亩蔬菜基地建设,推广各类良种15万亩,建青稞基地2万亩、马铃薯基地0.5万亩、油菜基地0.5万亩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,建立健全牲畜出栏奖补机制,着力引导群众转变观念,切实提高牲畜出栏率。计划投资3015万元,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建设;投资500万元,完成牲畜暖棚200座建设;投资200万元,完成贡隆奶牛养殖基地建设;投资270万元,实施草原防火物资库建设。种植优质牧草15万亩。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2.3万人(次)。(三)全面推进城乡提升改造。计划投资1.63亿元,完成新区团结路南段、民族路及曼底坡至雅桥等道路建设;投资5731万元,完成干部职工周转宿舍、职工活动中心、解放街棚户区改造建设;投资3834.33万元,完成城区排水一期工程、2014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。计划投资2889.6万元,实施城区和谐道路改造工程;投资4039.43万元,实施来马镇道路主道改扩建和自来水厂工程;投资2亿元,启动甘孜格萨尔机场物流园区建设。计划投资1433.35万元,启动城区一期景观亮化工程;全面完成县城及公路沿线重点区域违章建筑拆除,实施城区风貌改造,规范店招店牌,启动317沿线庭卡至来马风貌改造规划。力争完成拖坝、四通达撤乡建镇工作。全力筹办好全州城乡提升片区现场会。(四)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。积极推进“智慧城市”建设,完成22个乡(镇)政府外网建设。计划投资1000万元,提升达通玛片区通信能力;新建4G基站10个、小区宽带点位10个、光缆80皮长公里。计划投资130万元,完成“智慧甘孜”县级教育指挥中心建设。三、以基础建设为重点,提高发展驱动力(一)加力交通建设。计划投资8900万元,完成通乡公路83.21公里建设;投资1.6亿元,完成通村公路178.13公里建设;投资3221万元,完成通寺公路27.71公里建设;投资2105万元,完成扎科乡昂达村溜索改桥工程。完成大德乡客运站建设。启动甘扎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。 (二)强化水利建设。着力推进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建设,积极培养群众农业用水习惯。全面完成打火沟水利工程调概工作,力争复工建设。计划投资3000万元,完成来马镇、查龙镇包虫病防控安全饮水工程;投资 2000万元,完成绒岔六村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;投资900万元,完成雅桥生态保护治理工程;投资1000万元,完成呷拉乡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;投资550万元,完成绒坝岔牧区灌溉项目建设。计划投资100万元,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工程。计划投资2215万元,启动雅砻江二期防洪堤建设。(三)狠抓生态建设。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,加强中藏药材采挖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。依法加强森林管护,加大征占用林地管理力度。计划投资2000万元,完成雅砻湿地保护二期工程;投资1898.54万元,完成生康、卡攻乡土地整理;投资1050.5万元,完成林业产业(俄色)建设和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;投资682.88万元,完成四通达乡沟然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;投资480万元,完成避险搬迁安置120户;投资327.6万元,完成绒岔六村水土治理工程。(四)加快能源建设。计划投资1409万元,完成城区和贡隆乡110KV输变线路建设工程;投资456万元,完成下雄乡漏统漏报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;投资150万元,完成拖坝供电所建设。计划投资1851万元,实施农网升级改造;投资231万元,实施查龙镇南卡村电网建设工程。计划协调投资5000万元,启动打火沟一级电站建设。加快推进太阳能、风能、地热等资源开发前期工作,力争建成投产一批。四、以社会事业为重心,保障发展支撑力(一)优先发展教育事业。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,强化师资力量建设,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,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软硬件建设,通过省检查验收。计划投资5526.93万元,完成17所学校的教学楼、学生宿舍、食堂等建设;投资1011.6万元,完成23所学校附属设施建设;投资844.72万元,完成昔色等5所幼儿园建设;投资259万元,完成28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。计划投资1812.71万元,完成全县中小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。(二)加快发展卫计事业。继续深化医改工作,全面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。强力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工作,全力抓好六个专项工作方案的落实。强化公共卫生服务,深入开展巡回义诊活动,着力转变医德医风。计划投资6651万元,完成15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;投资5773.86万元,完成包虫病诊疗中心、康北区域医疗中心、包虫病康复医院等建设;投资175万元,完成色西底、甘孜镇等7个村卫生室建设。(三)大力推进文广事业。扎实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,狠抓文物保护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工作;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免费开放图书馆和文化馆。计划投资2300万元,完成白利寺维修保护工程;投资66万元,完成20个农民健身工程建设;完成2009年“村村通”设备和安装“户户通”置换工作。恢复“迎秋节”假,积极开展乡村群众文体活动。(四)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,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和公益性岗位开发,加大对贫困人员特殊救助,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40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。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,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,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计划投资335万元,完成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建设;投资589万元,完成气象业务用房建设;投资340万元,完成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。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,切实发挥政策“兜底”和扶持作用。五、以依法治理为抓手,凝聚发展向心力加强常态依法治理示范县建设,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,进一步完善预警预报机制,夯实乡村反分维稳阵地,强化网格化管理。狠抓推进“七五”普法工作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,继续落实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”的要求,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整治,进一步完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。依法加强寺庙管理,扎实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及“五二三”学教活动、寺庙管理“17 1”重点工作及分类管理达标升级工作。计划投资2234万元,完成全县寺庙大殿、僧房、围墙、电路老化等维修建设。计划投资170万元,完成南多乡、泥柯乡检查站和县警犬基地建设。计划投资1920万元,启动公安局干警周转房建设;投资1200万元,启动看守所建设;投资800万元,启动北路中心车管所建设;投资400万元,启动公安局城区刑警中队、交警中队、特巡警中队等营房建设。 六、以深化改革为目标,增强发展内动力全面深化改革,扩大开放。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整顿行政事业单位审批事项,全面提高审批效率。继续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,贯彻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,优化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,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。加强对市场物价的宏观调控,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,营造和谐的经营环境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,严格预算约束,严肃财经纪律;加大税收征管力度,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,确保应收尽收。七、以自身建设为导向,提升发展执行力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,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,悉心听取意见建议。深化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,全面实现学法常态化,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。全面加强政府效能建设,强化政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功能,加快完善县、乡、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,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,加大纪律审查力度,强化行政监察工作。充分发挥安全监督、食品药品和工商质量监管职能,加强行政效能监察,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、乱作为、慢作为现象,保证政令畅通。强化预算管理约束和财政资金监管,严控“三公”经费,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。紧密结合“三严三实”要求,深入转变工作作风,全面树立为民、务实、清廉、有序、高效的政府形象。各位代表,长路无轻担!新的征程蕴含新的希望,新的蓝图昭示新的辉煌。让我们在省、州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坚定信心,鼓足干劲,奋发有为,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,在新常态下迈出新步伐,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,为全面实现脱贫奔康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。 名词解释 双 核:甘孜镇和来马镇一 轴:国道317公路与省道色罗路沿线。两 区:生态农业发展区、生态畜牧业发展区。一枢纽:“川青藏”结合部交通枢纽。二中心:康北旅游集散中心、康北商贸物流中心。三基地:生态农牧业生产基地、清洁能源业开发基地、特色手工艺产品加工基地。四产业:生态旅游业、生态农牧业、清洁能源业、商贸物流业。 四个全面: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、全面从严治党。 五大发展理念:创新发展理念、协调发展理念、绿色发展理念、开放发展理念、共享发展理念。
(四川省)2015年甘孜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(全文)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点击下载文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