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福建省)2015年古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时间:2022-02-23 19:06 作者:admin 字数: 字
古田县统计局 2016年3月10日 2015年,全县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,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深入实施“融入环三核心区,打造省会后花园”和“湖城一体”发展战略,全力推动古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,各项事业建设取得新成效。 一、综合 国民经济稳定增长。初步核算,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1738万元,比上年增长7.3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74675万元,增长3.0%;第二产业增加值628407万元,增长6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498656万元,增长10.7%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813元,比上年增长6.8%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.0%,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.8%,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.2%。 产业结构优化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.6%。其中,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.4%、15.5%和9.3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8.3∶37.9∶33.8调整为2015年的25.0∶41.8∶33.2。 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.7%,涨幅比上年回落0.3个百分点。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看,呈“七升一降”,食品类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的上涨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。其中,食品类上涨1.8%,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8.9%,衣着类上涨1.6%,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.4%,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.4%,居住类上涨0.4%,烟酒类上涨3.3%,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.3%。 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.1%,增幅比上年回落1.9个百分点。 就业继续增加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23人,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55人,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5990人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62%,比上年末上升1.1个百分点。 二、农业  农业生产态势良好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46614万元,比上年增长3.4%。其中,农业产值520494万元,增长4.2%;林业产值33174万元,下降4.2%;牧业产值40365万元,增长3.7%;渔业产值31606万元,增长0.8%;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975万元,增长6.5%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7822亩,下降0.2%;粮食总产量140512吨,下降0.9%。食用菌、果蔬、畜牧、竹笋干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,全年食用菌产量98775吨,增长4.1%;水果产量75369吨,增长6.4%;竹笋干产量3874吨,增长17.9%;肉产量总产量14430吨,增长2.2%;蔬菜产量108436吨,增长2.0%。 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。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,其中4家企业在新三板、海交所上市,当年新增5家市级龙头企业。全年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36670万元,带动农户5.19万户。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,通过“三品一标”6个,古田脐橙荣获省级金奖,古田县荣获全国食用菌“十二五”优秀主产基地县称号。第一轮省级农民创业园项目全面完成,千亩高优示范园三期全面建成,20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。银耳自动化菌包生产线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,天天源、益禾等银耳工厂化项目落户建设,建立“6·18”虚拟研究院(古田)分院,成立全国首个以食用菌为主题的电商创业园,猴头产品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。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,省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升级改造,46种食用菌产品、605个参数通过食品检验资质认证。 “十二五”期间,农林牧渔业总值年均增长4.7%,粮食产量比2010年减少3335吨;食用菌产量增加35044吨,年均增长9.2%;水果产量增加31050吨,年均增长11.2%;肉类总产量增加5851吨,年均增长11.0%。 三、工业和建筑业  工业生产缓中趋稳。全年全部工业实现产值1998689万元,比上年增长4.6%;实现增加值538737万元,比上年增长6.9%。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63103万元,增长3.7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4232万元,增长3.3%。 在规模以上工业中,七大主要传统产业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。七大主要传统产业完成产值1285470万元,增长9.8%,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6.1个百分点。其中,医药制造产业产值16265万元,增长6.8%;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产值547244万元,增长20.6%;金属制品产业产值138446万元,增长38.4%。工业生产总体呈现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、非公有制工业迅猛发展。重工业完成产值1000956万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60.2%,增长10.8%,增幅比轻工业快16.3个百分点;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529078万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91.9%,增长4.6%。工业用电量稳定增长。全年工业用电量73981万度,增长3.8%。 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9670万元,比上年增长6.6%。全县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46099万元,下降26.7%,其中,在省内完成的产值为33770万元,占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3.3%,下降34.0 %;在省外完成的产值12329万元,增长5.5%。 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县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4.0%,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.0%,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.8%。  四、固定资产投资  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3223万元,比上年增长10.5%,其中,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完成702406万元,增长10.5%;农户投资40817万元,增长11.2%。 在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投资中,第一产业投资下降,第二、第三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。第一产业投资32329万元,下降14.1%;第二产业投资219376万元,增长11.6%,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140787万元,下降11.8%;第三产业投资450701万元,增长 12.2%。 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9656万元,下降 9.0%。其中,住宅投资82232万元,下降17.0 %;办公楼投资7万元;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440万元,下降11.4%;其它投资17977万元,增长67.9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67平方米,增长45.8%,商品销售金额86720万元,增长51.7%。 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75套,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33万套,完成配租配售552套。 全年在建重点项目178个,总投资270.5亿元,已完成投资56.4亿元,其中,21个项目列入省、市在建重点项目,年度计划投资21.79亿元,已完成投资28.64亿元;4个为预备项目,已开工2个项目,完成投资1.94亿元。 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421844万元,相当于“十一五”时期的4.2倍,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35.9%。  五、国内贸易  消费市场比较稳定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0463万元,比上年增长10.7%。从企业规模看,限上零售额为228277万元,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2.2%,增长11.6%;限下零售额为312186万元,增长10.0%,限上比限下增幅高1.6个百分点。 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0062万元,相当于“十一五”时期的2.1倍,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.2%。  六、对外经济  全年进出口总值10980万美元,比上年下降2.6%。其中外贸出口总值10968万美元,下降2.3%。全年共有28家出口企业有业绩,规模不大,出口产品较单一。主要出口食用菌、精密铸件及竹木制品。食用菌出口7277万美元,增长43.0%;精密铸件出口1988万美元,增长2.6%;竹木出口878万美元;发制品出口315万美元;服装出口197万美元;铁件出口179万美元;其它出口134万美元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07万美元,增长21.2%。 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县进出口总额(以美元计价)年均增长35.1%。其中,出口年均增长35.1%。  七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  交通运输保持增长。全年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1322万元,比上年增长7.8%。全县拥有客货车626辆,其中,货运424辆,下降32.5%,完成货运量248.69万吨,增长12.9%,货运周转量30780.61万吨公里,增长16.1%;拥有客车202辆,增长0.4%,完成客运量317.63万人次,增长0.8%,客运周转量13410.52万人公里,下降2.8%。全年水路完成货运量82.04万吨,货运周转量7202.31万吨公里;客运量30.34万人,客运周转量411.83万人公里。 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781万元,比上年增长13.4%。邮政函件进出业务量128.6万件,包裹进出业务量6.43万件,快递进出业务量55.15万件。 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5.3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36.3%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.1亿元,比上年增长27.6%。目前已初步打造出白溪、前洋、际面、风亭、中直、坂中、富达、嵩溪、大桥公馆自然村、凤埔白岩洞、鹤塘前圪、大甲邹洋等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,结合北京巅峰集团编制的环翠屏湖区域的旅游规划,推进环翠屏湖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以及临水宫请香大殿、朝圣广场等建设。同时通过开发本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,结合古田不同季节水果,开展赏花、采摘等活动,打造旅游吸引物,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需求,刺激游客消费,延长游客在古田旅游的停留时间,做到宗教文化旅游与乡村休闲生态旅游之间的捆绑与整合。主动对接两高开通后福州、厦门、武夷山和宁德市旅游各板块的融合,开展县际旅游大联合计划,承接闽东山海畲情旅游线路,融入闽东北亲水旅游线路。开辟两岸旅游新航线,与台湾运达旅游公司合作,以“临水缘,两岸情—祈福游”为主题,把古田临水宫作为台湾游客旅游目的地。  八、财政和金融  财政收入小幅增长。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为100552万元,比上年增长3.0%;其中,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为76411万元,增长7.2%。财政收入中主体税种负增长,地方小税种增长较大。全县地方级税性收完成44706万元,下降0.4%。其中,主体税种完成29346万元,下降7.4%;地方小税种完成15360万元,增长16.7%。全县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36152万元,增长22.7%。全县国税税收收入26369.79万元,下降13.8%;全县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66720.81万元,增长6.0%,其中税收收入45989.86万元,增长4.8%。 存贷款增长较快。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18747万元,比上年增长14.7%,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815715万元,增长14.0%;各项贷款余额906204万元,增长20.5%,其中,中长期贷款余额371938万元,增长50.6%;短期贷款余额534266万元,增长5.8%。  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  教育和科技事业持续发展。全年1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22人,在校生1148人,毕业生181人,专任教师73人;2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招生11人,在校生178人,毕业生11人,专任教师62人;25所普通中学校共招生4299人,在校生13242人,毕业生4671人,专任教师1600人;36所(教学点36个)小学校共招生3845人,在校学生19921人,毕业生2892人,专任教师1448人;50所幼儿园共招生5036人,在校生10767人,毕业生3784人,专任教师525人。学龄儿童入学率99.99%;初中入学率99.79%。 全年争取省星火项目1项,获得项目补助资金20万元;推荐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,立项4项,获得项目补助资金12万元;新立县级科技项目24项,拨付科技项目资金33万元;积极组织协调福建农林大学(古田)菌业研究院、古田福泉鑫食用菌有限公司申报了“福建省食用菌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”项目,获得项目扶持资金500万元(今年已首期拨付150万元)。完成2012年度立项的科技富民强县项目《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示范推广》验收工作;完成2013年度立项的《银耳高效安全综合加工新技术》、《茶薪菇“古茶二号”品种繁育及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》和2014年度立项的《银耳良种繁育与高效安全生产新技术》等3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中期执行情况。全县共申请各类专利80件,授权67件,其中发明7件,实用新型32件,外观设计28件。  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  文化和卫生事业不断发展。年末全县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,电影院1个,公共图书馆1个,群众文化馆1个,博物馆1个,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0个。举办“古田梦、高铁情”、“放飞梦想 童鑫之声”文艺演出,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、“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”禁毒教育图片展、“魅力古田千年古韵”、“清风颂廉”书画摄影作品展;举办迎新年读书沙龙、“九九重阳 关注夕阳”阅读推广活动,组织开展“你看书,我买单”图书荐选;邀请留英博士、台湾作家等为干部群众讲授创业创新、快乐阅读等与时代同行的新知识新文化;重新编排大型神话闽剧《临水夫人陈靖姑》、《花亭会》等,组织民间文艺团体的120多名演职人员编排“千年临水,临水神韵”晚会在宁德市艺术馆上演;参加宁德市一县一歌暨企业有歌声、班班有歌声文艺汇演,再次荣获团体银奖。举办第七届海峡论坛·陈靖姑文化节开幕式活动;建办广场舞、民族舞、肚皮舞、拉丁舞、瑜伽、声乐、架子鼓、古筝等特色培训班25期,培训人员1400多人次;联合开展“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”活动,县闽剧艺术中心深入农村“送戏下乡”,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50多场。 年末县级广播电台1座,广播节目3套,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%。县级电视台1座,电视节目66套,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%。有线电视用户5.32万户,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.6万户。 年未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7个。年未共有卫生医疗机构人员数1544人,其中执业医师293人,助理执业医师67人,注册护士579人。年未共有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1423张。 全年向省体工队输送2名队员,省体校输送4名队员,市体校输送16名队员。组织参加宁德市少儿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第一名4人次、包揽团体2004年组别和2005年组别第一名、中学生双打第一名3人次;参加宁德市少儿羽毛球锦标获得男子乙组第一名、男子甲组第二名、女子乙组第三名;参加宁德市游泳锦标赛,获得男子甲组第一名、女子甲组第一名、男子乙组第一名、女子乙组第一名、男子丙组第一名、女子丙组第一名;田径、射击等项目在市锦标赛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。参加福建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“阳光体育”竞技比赛团体三等奖;参加全省游泳冠军赛获得男子团体第六名;参加福建省少儿体操锦标赛,谢宇聪获鞍马第一名,双杠、自由操第二名,吊环、单杠、跳马、全能第三名;参加福建省蹦床青少年锦标赛获得男子丙组团体第四名、女子丙组团体第四名,余璐娜获得女子甲组个人第一名。参加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,谢宇聪获乙组团体第一名、鞍马第一名、自由操第二名、鞍马第二名;参加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,余璐娜获得女子13-14岁组网上团体第四名。  十一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  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2.89万人,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.85万人,占总人口比重为42.1%。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30923人,全年出生人口6398人,出生率14.83‰;死亡人口1561人,死亡率3.62‰;自然增长率11.21‰。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。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1元,比上年增长7.9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08元,增长8.3%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97元,增长7.0%;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34元,增长7.8%。住户储蓄存款持续增长,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住户人民币储蓄存款815715万元,增长14.0%。 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984人,保费收入9202万元,发放金额17091万元;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81人,保费收入4674万元,发放金额4104万元;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.6%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29676人,保费收入7931万元,支付金额7155.9万元;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555人,保费收入886.83万元,支付金额645.23万元;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9653人,保费收入509万元,支付金额426万元;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256人,其中企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974人,保费收入202.99万元,支付金额130.51万元;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1890人,保费收入464.77万元,支付金额138.11万元。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3.6万人,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比去年提高80元,达到470元,其中农民个人缴费90元,县级以上财政补助380元,年度累计筹资资金15793.55万元。 全年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134户1934人567.91万元,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7486户12398人2145.53万元,农村五保供养2075户2107人发放供养金1546.1万元。发放城乡低保电费补贴95.99万元;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金187.71万元,补助3214人。城乡医疗救助9690人次814.87万元;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43人,救助金7.68万元;临时救助1027人,救助金61.56万元。 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3个,床位数573张,收养139人。  十二、资源、环境和安全生产  全年完成造林绿化11665亩,其中,人工造林更新完成8650亩,四绿工程建设完成3015亩。全县森林覆盖率67.8%。全年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6001亩;完成竹业开发富民(三期)工程竹山便道10公里;完成福建省现代农业(竹业)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设工作1万亩;完成沿城沿湖一重山景观提升工程造林600亩;完成封山育林4万亩;完成森林抚育项目1.6万亩(其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0.5万亩、省级财政森林抚育1.1万亩);完成义务植树90.3万株。 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(街道)7个、省级生态乡镇5个、市级生态村140个。 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级,优良天数比例100%;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,闽江古田段、敖江古田段水域功能达标率100%,敖江古田段水质浊度达标率91.7%;翠屏湖外湖稳定在三类水质标准,内湖水质稳定在二类水质标准;县城区内河水域功能达标率83.3%、与去年同期持平,功能区噪声昼、夜间达标率均为100%、同比持平。 全年发生各类事故95起,比上年下降13.6%;死亡10人﹙其中生产经营性事故5人﹚,上升150%;受伤 119人,下降12.5%;直接经济损失19.28 万元,下降50%。其中,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1起,上升4.6%;死亡6人﹙其中生产经营性事故2人﹚,上升100%;受伤118人,下降13.2%;直接经济损失19.08万元,上升47.2%。发生工矿企业职工伤亡事故3起,上升200%;死亡3人,上升200%。发生农机伤亡事故1 起、死亡1人、受伤1人、直接经济损失0.2万元,分别上升100%、100%、100%、20%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.07人,增长132.9%。   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 注:1.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。 2.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、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 
(福建省)2015年古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点击下载文档